我的孩子不聽話!

      不聽話就是一種挑釁行為或反抗性行為,聽起來很嚴重嗎?其實一點也不,這是每一個正常的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第一次挑釁行為通常發生在三四歲還在建立獨立自主能力的孩子,這是為了嘗試了解自己能力的界線,也在試探父母保護自己的能力,父母通常不需要太過將其視為挑戰權威的大事,只需要同理孩子的需要,例如,『你想要摔摔看杯子會不會破啊!』 並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即可,或者直接轉移注意力。通常這種挑釁行為在孩子的人格更穩定之後會漸漸減少,直到青少年階段又會再度出現多多少少的挑釁與反抗行為與回應,此時期的心理需求事實上和三四歲的階段是類似的,都是一種長大與依賴之間的掙扎與拔河,只是其反抗的強度與年齡發展上的表現(已經不是可愛的幼兒)更讓父母看以忍受,因此更容易爆發親子的衝突,父母適時的放手與給予權力反而能幫助孩子更快的度過這樣的矛盾階段。
 
        然而有少數的孩子不但不會隨這年齡而減少挑釁行為,反而越來越多,甚至引發學校、人際問題,這時候就代表孩子有某程度的心理困擾了。在前來諮商的兒童與青少年個案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對心理師的挑釁行為。
 
       此時的挑釁行為的原因大致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可能反應過度嚴謹(缺乏自主空間)或寬容(缺乏安全感)的家庭教育。
二、表達心裡累積的負面情緒尤其是敵意與憤怒。
二、測試他人對自己的關愛
三、潛意識的證實自己確實很糟 (負面行為-->他人的負面評價與反應-->果然沒有人喜歡我)
四、期待有人能幫助自己控制內在的不安並感到安全
五、某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或青少年也會時常出現挑釁行為,例如ADHD,亞斯柏格,對立反抗症等。
 
       當發現孩子還是不停的出現許許多多的挑釁、反抗行為,家長可以先反省家庭的教育是否寬嚴適中?若調整之後仍舊如此,甚至連學校也出現同樣的狀況,導致學校適應的問題,或許就是需要藉由親職諮詢來加以探索問題源由,或進一步進行孩子的心理諮商。
      
 
       藉由心理諮商,孩子能漸漸疏解內心的負面情緒,重新建立適當的方式獲取關注,最重要的是,家長也有機會藉由與心理師的諮詢,開始了解挑釁行為背後的意義,當親子關係獲得重建後,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也就減少了!
TOP